據《東南快報》報道,近日,福州一中高三學生王同學被美國名校羅切斯特大學錄取了,他的同學把錄取通知書截圖發到網上後,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:愛吃泡麵也成了被錄取的理由!可能這也是該同學要曬這份錄取通知的原因。有人將錄取通知書翻譯成中文:
  “由於我們更強調自主獨立的精神所以我們不同於其他的大學院校,委員會和我審核你的申請更多於你的成績和分數。我很高興你已經準備好投入你未來的獨立生活、更深入地鑽研興趣愛好以及學習你所熱愛的事物……在得知你對泡麵的狂熱以後,輔導員推薦了你……”
  通知書中的“我”應該是這份通知書的簽發人。學校通知書以“我”的名義發出,是鼓勵“個人主義”,還是強調個人對此事負責?該報道寫道:想必不少讀者“整個世界觀也都被顛覆了”吧?那麼,具體地說,“泡麵狂”顛覆了什麼呢?
  首先被顛覆的是“知識觀”。王同學小時候為圖方便經常吃泡麵,形成了對方便面的愛好。有一次在新加坡吃了當地的泡麵後,好吃到有一種“整個世界觀都被顛覆了”的感覺。此後,韓國、日本……各個國家的泡麵他都要嘗一下,亞洲各個品牌的泡麵基本都吃過一遍。熱愛泡麵、瞭解泡麵到這種程度,跟泡麵有關的知識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知識系統。但是,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中,泡麵是沒有資格進入“正規的”知識系統的,連業餘愛好都算不上,只是一種玩鬧;而美國人竟然鼓勵王同學“更深入地鑽研你所熱愛的事物”!
  那麼,“泡麵知識”有什麼用呢?難道你以後要開食品廠,還是要賣泡麵?傳統的“知識觀”最講究“學以致用”,而且是中醫“吃啥補啥”式的學和用;但是,獲取知識的方法、路徑,對學生來說,其實是一種更重要、更有價值的知識和能力,這個知識和能力,是從事各種行業都需要的。更進一步,王同學從積累“泡麵知識”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探求知識的興趣,以及擁有一個獨特知識系統後的自信,這份興趣和自信,是深入鑽研知識和學問的持久的動力;而刻板的、“標準化”的知識生產線只能遏制、扼殺對知識的興趣,更談不到自信心的培養。
  對教育現狀不滿者,都會從王同學被錄取一事想到“尊重個性”。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——在中國教育的語境中,“尊重個性”這句話里總包含著一種“寬大為懷”的意味,“個性”差不多是“調皮”,“不聽話”、“刺頭”的代名詞,“尊重個性”顯得很勉強,很不情願,是‘大人不記小人過“;“個性”的正麵價值不高,同理,“泡麵知識”也不會被當作正經的知識看待。
  對“泡麵知識”和學生個性的評價的差異,其本質是兩種教育理念的差異。把學生當作目的,教育為學生成長服務,就會真正尊重學生,珍視學生個性。學生個性其實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教育資源,它構成了教育資源的多樣性、豐富性;這是一方豐饒的土壤,讓學生互相激發學習興趣,互相汲取成長所需要的養料;其中就包括“泡麵知識”。而在標準化——其實是僵化——的教育環境里,學生像養雞場里雞產蛋一樣生產分數,而學校(教育者)從分數里獲得升學率、職位、職稱等各種成績;凡不符合“標準”的知識,如“泡麵知識”,自然沒有資格為升學率作貢獻,也就不會被當作“正能量”看待。
  (原標題:“泡麵知識”配稱知識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50obyxy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